《建筑实务》考点精华

 作者:UPS电源    |      2020-09-16 10:35    |    标签: 建筑实务 P10. 顶的 考点 精华

  P10.(三)吊顶的装修构造及施工要求

  (3)龙骨在短向跨度上应根据材质适当起拱。

  (4)大面积吊顶或在吊顶应力集中处应设置分缝,留缝处龙骨和面层均应断开,防止吊顶开裂。

  (8)大量管道和电气线路均安装在吊顶内部;吊顶材料和构造设计根据规范要求应考虑:防火、防潮、防水处理。

  (9)抹灰吊顶应设检修人孔及通风口,高大厅堂和管线较多的吊顶内,应留有检修空间,并根据需要设走道板。

  (10)重型灯具、电扇、风道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

  P12.结构的功能要求

  (1)安全性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结构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作用和变形而不发生破坏;在偶然事件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例如,厂房结构平时受自重、吊车、风和积雪等荷载作用时,均应坚固不坏,而在遇到强烈地震、爆炸等偶然事件时,容许有局部的损伤,但应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而不发生倒塌。(2)适用性在正常使用时,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吊车梁变形过大会使吊车无法正常运行,水池出现裂缝便不能蓄水等,都影响正常使用,需要对变形、裂缝等进行必要的控制。(3)耐久性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结构应能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满足各项功能要求,也即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例如,不致因混凝土的老化、腐蚀或钢筋的锈蚀等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概括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P14.悬臂梁端部的最大位移为:ffff=ql4/8EI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位移因素除荷载外,还有:

  (1)材料性能: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成反比。

  (2)构件的截面:与截面的惯性矩成反比

  (3)构件的跨度:与跨度成正比,此因素影响最大

  P21.在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和检修过程中引起的荷载,习惯上称施工和检修荷载施工荷载包括施工人员和施工工具、设备和材料等重量及设备运行的振动与冲击作用。检修荷载包括检修人员和所携带检修具的重量,一般作为集中荷载。

  P22混凝土结构的优点(1)强度较高,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强度都能充分利用。

  (2)可模性好,适用面广。(3)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

  (4)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延性好,适用于抗震抗爆结构,同时防振性和防辐射性能较好,适用于防护结构。

  (5)易于就地取材。混凝土结构的缺点:自重大,抗裂性较差,施工复杂,工期较长。

  P23.钢筋的力学性能:

  建筑钢筋分两类,一类为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另一类为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含碳量少,塑性好,延伸率大。无明显流幅的钢筋含碳量多强度高,塑性差,延伸率小,没有屈服台阶,脆性破坏。对于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性能的基本指标有屈服强度、延伸率、强屈比和冷弯性能四项。冷弯性能是反映钢筋塑性性能的另一个指标。

  P25.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钢筋的截断位置按规范要求截断。

  P28.受拉构件、受压构件:1)受拉构件根据受力情况,可分为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拉弯构件)。

  ①轴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常见于桁架中。轴心受拉构件须按净截面面积进行强度计算。构件的刚度是通过限制长细比来保证的。

  P29.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考虑以下因素:(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避开不利的场地。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地段是有利场地。不利场地一般是指软弱土、易液化土、山嘴孤丘、陡坡河岸、采空区和土质不均匀的场地。

  (2)建筑物形状力求简单、规则,平面上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避免地震时发生扭转和应力集中而形成薄弱部位。

  (3)选择技术先进又经济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地震力的传递路线合理明确,并有多道抗震防线。

  (4)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并使结构和连接部位具有较好的延性。

  (5)选择抗震性能比较好的建筑材料。

  (6)非结构构件应与承重结构有可靠的连接以满足抗震要求。

  三、抗震构造措施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多层砌体房屋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但是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为此采取了-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P32.全装配式建筑的维护结构可以采用现场砌筑或浇筑,也可以采用预制墙板。它的主要优点是生产效率高,施工速度快,构件质量好,受季节性影响小,在建设量较大而又相对稳定的地区,采用工厂化生产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是指部分结构构件均在工厂内生产,如:预制外墙、预制内隔墙、半预制露台、半预制楼板,半预制梁、预制楼梯等预制构件。预制构件运至现场后,与主要竖向承重构件(预制或现浇梁柱、剪力墙等)通过叠合层现浇楼板浇筑成整体的结构体系。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通常采用强连接节点,由于强连接的装配式结构在地震中依靠构件截面的非弹性变形耗能能力,因此能够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现浇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抗震能力,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能安全抵抗地震力。

  P41.(1)碳: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建筑钢材的含碳量不大于0.8%、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含碳量超过0.3%时钢材的可焊性显著降低。碳还增加钢材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降低抗大气锈蚀性。

  P46.(四)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抗渗、抗冻、抗侵蚀、碳化、碱骨料反应及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等性能,这些性能均决定着混凝土经久耐用的程度,故称为耐久性。

  P47.(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等。

  (三)外加剂的适用范围

  目前,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多和较成熟的外加剂有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膨胀剂、防冻剂、泵送剂、防水剂等。

  (I)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若不减少拌合用水量,能显著提高拌合物的流动性;当减水而不减少水泥时,可提高混凝土强度;若减水的同时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则可节约水泥。同时,混凝土的耐久性也能得到显著改善。

  P49.砌体强度直接与砂浆的强度、砂浆的流动性(可塑性)和砂浆的保水性密切相关,所以强度、流动性和保水性是衡量砂浆质量的三大指标。

  水泥砂浆强度高、耐久性好,但流动性、保水性均稍差,一般用于房屋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或对强度有较高要求的砌体。

  P59.平板玻璃的特效

  (1)良好的透视、透光性能(3mm、5mm厚的无色透明平板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分别为88%和86%)。对太阳光中近红外热射线的透过率较高,但对可见光射至室内墙顶、地面和家具,织物而反射产生的远红外长波热射线却有效阻挡,故可产生明显的“暖房效应”。无色透明平板玻璃对太阳光中紫外线的透过率较低。

  (2)隔声、有一定的保温性能。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是典型的脆性材料。

  (3)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对酸、碱、盐及化学试剂及气体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长期遭受侵蚀性介质的作用也能导致变质和破坏、如玻璃的风化和发霉都会导致外观的破坏和透光能力的降低。

  (4)热稳定性较差,急冷急热,易发生炸裂。

  P60.钢化玻璃特性(1)机械强度高;(2)弹性好;(3)热稳定性好;(4)碎后不易伤人;(5)可发生自爆

  P62.中空玻璃特性(1)光学性能良好(2)保温隔热、降低能耗(3)防结露

  (4)良好的隔声性能

  P68.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包括:

  (1)防水性:常用不透水性、抗渗透性等指标表示。

  (2)机械力学性能:常用抗力、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表示。

  (3)温度稳定性:常用耐热度、耐热性、脆性温度等指标表示。

  (4)大气稳定性:常用耐老化性、老化后性能保持率等指标表示

  (5)柔韧性:常用柔度、低温弯折性、柔性等指标表示。

  P73.影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

  1.材料的性质导热系数以金属最大,非金属次之,液体较小,体更小

  2.表观密度与孔隙特征表现密度小的材料,导热系数小。孔隙率相同时,孔隙尺寸越大,导热系数越大

  3.湿度材料吸湿受潮后,导热系数就会增大

  4.温度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热流方向当热流平行于纤维方向时,保温性能减弱;而热流垂直纤维方向时,保温材料的阻热性能发挥最好

  P76.直角坐标法当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形式时,采用直角坐标法放线最为方便。

  极坐标法适用于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的地方。

  P77.b=HA+a-HB

  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1)在施工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的有: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加层、扩建或处理地基上的建筑;

  4)受邻近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

  5)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

  6)大型城市基础设施;

  7)体型狭长且地基土变化明显的建筑

  (2)建筑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要求:

  1)对各类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宜进行场地沉降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和斜坡位移观测。2)对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周边环境变形观测;对一级基坑应进行基坑回弹观测

  P82.(4)土的天然含水量:土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土的天然含水量土的天然含水量对挖土的难易、土方边坡的稳定、填土的压实等均有影响。(5)土的天然密度: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土的天然密度。土的天然密度随着土的颗粒组成、孔隙的多少和水分含量而变化,不同的土密度不同。(6)土的干密度:单位体积内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称为土的干密度。干密度越大,表明土越坚实。在土方填筑时,常以土的干密度控制土的穷实标准。(7)土的密实度:是指土被固体颗粒所充实的程度,反映了土的紧密程度。(8)土的可松性:天然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虽经振动密实,仍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它是挖填土方时,计算土方机械生产率、回填土方量、运输机具数量、进行场地平整规划竖向设计、土方平衡调配的重要参数。

  P84.(3)水下混凝土应采用导管法连续浇筑。导管水平布置距离不应大于3m.距槽段端部不应大于1.5m,导管下端距槽底宜为300~500mm;钢筋笼吊放就位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不宜大于4h;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宜为200±20mm,强度等级)应比设计强度提高一级进行配制,混凝土浇筑面宜高出设计标高300~500mm。

  (4)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墙底注浆。注浆管应采用钢管;单元槽段内不少于2根,槽段长度大于6m时宜增加注浆管;注浆管端应伸到槽底200~500mm;注浆压力应控制在2MPa以内.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或注浆量达到80%以上.压力达到2MPa可终止注浆。

  P85.3.土钉墙的施工要求

  (1)基坑挖土分层厚度应与土钉竖向间距协调同步,逐层开挖并施工土钉,禁止超挖。土钉墙施工必须遵循“超前支护,分层分段,逐层施作,限时封闭,严禁超挖”的原则要求。

  (2)每层土钉施工后,应按要求抽查土钉的抗拔力。

  (3)开挖后应及时封闭临空面,应在24h内完成土钉安放和喷射混凝土面层。在淤泥质土层开挖时,应在12h内完成土钉安放和喷射混凝土面层。

  (4)上一层土钉完成注浆48h后,才可开挖下层土方。

  (5)成孔注浆型钢筋土钉应采用两次注浆工艺施工。第一次注浆宜为水泥砂浆,注浆量不应小于钻孔体积的1.2倍,第一次注浆初凝后,方可进行二次注浆;第二次压注纯水泥浆,注浆量为第一次注浆量的30%~40%。注浆压力宜为0.4~0.6MPa。

  (6)击入式钢管上钉从钢管空腔内向土层压注水泥浆(水灰比0.4~0.5),注浆压力不应小于0.6MPa;注浆顺序已从管底向外分段进行,最后封孔。

  (7)钢筋网宜在喷射--层混凝土后铺设,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

  (8)喷射混凝土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大于120mm。

  (9)土钉筋体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P90.验槽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1)勘察、设计、建设、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到场;(2)地基基础设计;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轻型动力触探记录(可不进行时除外);

  (5)地基处理或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报告;

  (6)基底应为无扰动的原状土,留置有保护层时其厚度不应超过100mm

  P91.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1)承压水头可能高于基坑底面标高,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

  (2)基坑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基底以下砾石层和卵石层厚度大于1m时;

  (3)基础持力层为均匀、密实砂层,且基底以下厚度大于1.5m时。

  P9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1)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起吊,达到100%后方可运输和打桩。

  5)沉桩顺序应按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先密后疏的次序进行。对于密集桩群应控制沉桩速率,宜从中间向四周或两边对称施打;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6)锤击桩终止沉桩标准有:

  a)终止沉桩应以桩端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当桩终端达到坚硬,硬塑黏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时,可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控制为辅;

  b)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予以确认。

  P96静力压桩法,静压桩应以标高为主,压力为辅。摩擦桩应按桩顶标高控制;端承摩擦桩,应以桩顶标高控制为主,终压力控制为辅;端承桩应以终压力控制为主,桩顶标高控制为辅;

  P97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8)水下混凝土强度应按比设计强度提高等级配置,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下混凝土灌注应采用导管法连续灌注;水下混凝土超灌高度应高设计桩顶标高1m以上,充盈系数不应小1。验收检测时,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后进行。

  P99.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P101.温控指标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在养护阶段,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约50mm处)温度与混凝土浇筑体里(约1/2截面处)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结束养护时,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最大差值不应大于25℃

  3)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相邻两测温点的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

  4)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当有可靠经验时,降温速率要求可适当放宽。

  P106.(2)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调直。(3)钢筋除锈: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可采用机械除锈机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和手工除锈等。

  (4)钢筋下料切断可采用钢筋切断机或手动液压切断器进行。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5)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曲成型可采用钢筋弯曲机、四头弯筋机及手工弯曲工具等进行。钢筋弯折应一次完成,不得反复弯折。

  P107.(5)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

  (6)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P109.6)泵送混凝土宜掺用适量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合料,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经过试配确定,并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7)泵送混凝土掺加的外加剂品种和掺量宜由试验确定,不得随意使用;当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其含气量不宜大于4%

  (3)泵送混凝土搅拌时,应按规定顺序进行投料,并且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宜滞后于水和水泥

  P112.在先张法中,施加预应力宜采用一端张拉工艺,张拉控制应力和程序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一般采用。→1.03σ。张拉时,根据构件情况可采用单根、多根或整体一次进行张拉。当采用单根张拉时,其张拉顺序宜由下向上,由中到边(对称)进行。

  P115.(8)在砌体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上地震区建筑物的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补砌。

  (11)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地区,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普通砖砌体斜搓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多孔砖砌体的斜搓长高比不应小于1/2。斜搓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13)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而后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mm设2φ6钢筋(一砖墙),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搂;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mm,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该层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完之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14)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变形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宜大于4m。

  P116.(五)多孔砖: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

  (六)烧结空心砖墙:空心砖墙砌筑时,空心砖孔洞应呈水平方向,门窗洞口两侧一砖范围内应采用烧结普通砖砌筑,空心砖墙底部宜砌3皮烧结普通砖。

  P117.(6)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宜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应为150mm。

  P120.2.高强度螺栓

  (1)高强度螺栓按连接形式通常分为摩擦连接、张拉连接和承压连接等。其中,摩擦连接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基本连接形式。

  (2)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摩擦面的处理方法通常有喷砂(丸)法、酸洗法、砂轮打磨法和钢丝刷人工除锈法等。可根据设计抗滑移系数的要求选择处理工艺,滑移系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7)高强度螺栓现场安装时应能自由穿入螺栓孔.不得强行穿入。若螺栓不能自由穿入时.可采用铰刀或挫刀修整螺栓孔,不得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征得设计同意。修整后或扩孔后的孔径不应超过1.2倍螺栓直径。

  (8)高强度螺栓超拧应更换,并废弃换下来的螺栓.不得重复使用,严禁用火焰或电焊切割高强度螺栓梅花头。

  (9)高强度螺栓长度应以螺栓连接副终拧后外露2~3扣丝为标准计算.应在构件安装精度调整后进行拧紧。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终拧检查.以目测尾部梅花头拧断为合格。

  (10)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施拧可采用扭矩法或转角法,同一接头中,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初拧、复打、终拧应在24h内完成。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初拧、复拧和终拧原则上应以接头刚度较大的部位向约束较小的方向、螺栓群中央向四周的顺序进行。

  P123.六、高层钢结构的安装

  (1)准备工作:包括钢构件预检和配套、定位轴线及标高和地脚螺栓的检查、钢构件现场堆放、安装机械的选择、安装流水段的划分和安装顺序的确定、劳动力的进场等。

  P128.2.预制柱安装要求

  (1)宜按照角柱、边柱、中柱顺序进行安装,与现浇部分连接的柱宜先行安装。

  (2)预制柱的就位以轴线和外轮廓线为控制线,对于边柱和角柱应以外轮廓线控制为准。

  (3)就位前,应设置柱底调平装置,控制柱安装标高。

  (4)预制柱安装就位后应在两个方向设置可调节临时固定支撑.并应进行垂直度、扭转调整。

  3.预制剪力墙板安装要求

  (1)与现浇部分连接的墙板宜先行吊装。其他宜按照外墙先行吊装的原则进行吊装。

  (2)就位前,应在墙板底部设置调平装置。

  (3)当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浆锚搭接连接时,夹芯保温外墙板应在保温材料部位采用弹性密封材料进行封堵;墙板需要分仓灌浆的,采用坐浆料进行分仓;多层剪力墙采用坐浆材料时,应均匀铺设,厚度不宜大于20mm。

  (4)墙板以轴线和轮廓线为拧制线,外墙应以轴线和轮廓线双控制。

  4预制梁和叠合梁、板安装要求

  (1)安装顺序应遵循先主梁、后次梁,先低后高的原则。

  P129.(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按检验批划分要求及时灌浆,灌浆作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灌浆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oC,当连接部位养护温度低于10oC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2)灌浆操作全过程应有专职检验人员负责旁站监督并及时形成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3)按产品使用要求计量灌浆料和水的用量,并均匀搅拌,每次拌制的灌浆料拌合物应进行流动度的检测;

  4)灌浆作业应采用压浆法从下口灌注,浆料从上口流出后应及时封堵,必要时可设分仓进行灌浆;

  5)灌浆料拌合物应在制备后30min内用完。

  P133.(5)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的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清洁,并应充分温润、无明水。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采用与防水层相同的防水砂浆堵塞并抹平。(7)防水砂浆宜采用多层抹压法施工。应分层铺抹或喷射,铺抹时应压实、抹平,最后一层表面应提浆压光。

  (8)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应紧密粘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应采用阶梯坡形槎,但离阴阳角处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10)水泥砂浆防水层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应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1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拌合后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施工中不得任意加水。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未达到硬化状态时,不得浇水养护或直接受雨水冲刷,硬化后应采用干湿交替的养护方法。潮湿环境中,可在自然条件下养护。

  P138.二、防水混凝土施工

  (1)防水混凝土必须按配合比准确配料。当拌合物出现离析现象时,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后使用。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flf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2)防水混凝土应采用高频机械分层振捣密实,振捣时间宜为10~30s。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时,可不进行机械振捣。

  (3)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宜留置在受剪力较小、便于施工的部位。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楼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P167.(二)建筑幕墙的防雷构造要求

  l.幕墙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CB50057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的有关规定。

  2.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

  3.幕墙的铝合金立柱,在不大于10m范围内宜有一根立柱采用柔性导线,把上柱与下柱的连接处连通。铜质导线截面积不宜小于25m㎡,铝质导线不宜小于30m㎡。

  4.主体结构有水平均压环的楼层,对应导电通路的立柱预埋件或固定件应用圆钢或扁钢与均压环焊接连通,形成防雷通路。圆钢直径不宜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宜小于5mm×40mm。避雷接地一般每三层与均压环连接。

  5.兼有防雷功能的幕墙压顶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铝合金板制造,与主体结构屋顶的防雷系统应有效连通。

  6在有镀膜层的构件上进行防雷连接,应除去其镀膜层。

  7.使用不同材料的防雷连接应避免产生双金属腐蚀。

  8.防雷连接的钢构件在完成后都应进行防锈油漆。

  9.防雷构造连接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幕墙防雷连接的电阻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P173.一、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内容

  (1)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2)全部拟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位置;

  (3)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运输、存储、供电、供水供热、排水排污设施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和办公、生活用房等;

  (4)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保设施;

  (5)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P174.5.布置场内临时运输道路

  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主干道两侧应有排水措施。临时道路应把仓库、加工厂、堆场和施工点贯穿起来,按货运量大小和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何玲本双行干道或单行循环道满足运输和消防要求。主干道宽度单行道不小于4m,双行道不小于6m。木材场两侧应有6m宽通道,端头处应有12m×12m回车场,消防车道不小于4m,载重车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5m。现场条件不满足时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并满足消防要求。

  6.布置临时房屋

  (1)尽可能利用已建的永久性房屋为施工服务,如不足再修建临时房屋。临时房屋应尽量利用可装拆的活动房屋且满足消防要求。有条件的应使生活区、办公区和施工区相对独立,宿舍内应保证有必要的生活空间,床铺不得超过2层,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5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人均面积不应小于2.5㎡,且不得超过16人。

  (2)办公用房宜设在地入口处。

  P183.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进行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定期开展自检,联检和评价工作

  P190.建立义务消防队,人数不少于施工总人数的10%

  二、施工现场动火等级的划分

  (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动火,均为一级动火:

  1)禁火区域内。

  2)油罐、油箱、油槽车和储存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容器及与其连接在一起的辅助设备。

  3)各种受压设备。

  4)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

  5)比较密封的室内、容器内、地下室等场所。

  6)现场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质的场所。

  (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动火,均为二级动火

  1)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内进行临时焊、割等用火作业。

  2)小型油箱等容器。

  3)登高焊、割等用火作业。

  (3)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用火作业,均属三级动火作业。

  三、施工现场动火审批程序

  (1)一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动火申请表,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如钢结构的安装焊接。

  (2)二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责任工程师组织拟定防火安全技术措施,填写动火申请表,报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3)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表,经项目责任工程师和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4)动火证当日有效,如动火地点发生变化,则需重新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P192.二、消防器材的配备

  (l)临时搭设的建筑物区域内每100㎡配备2只10L灭火器。

  (2)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时,应配有专供消防用的太平桶、积水桶(池)、黄砂池,且周围不得堆放易燃物品。

  (3)临时木料间、油漆间、木工机具间等.每25㎡配备一只灭火器。油库、危险品库应配备数量与种类匹配的灭火器、高压水泵。

  (4)应有足够的消防水源,其进水门一般不应少于两处。

  (5)室外消火栓应沿消防车道或堆料场内交通道路的边缘设置,消火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20m;消防箱内消防水管长度不小于25m。

  P192.四、重点部位的防火要求

  (一)存放易燃材料仓库的防火要求

  (1)易燃材料仓库应设在水源充足、消防车能驶到的地方,并应设在下风方向。

  (2)易燃材料露天仓库四周内,应有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作为消防通道,通道上禁止堆放障碍物。

  (3)储量大的易燃材料仓库,应设两个以上的大门.并应将生活区、生活辅助区和堆场分开布置。

  (4)有明火的生产辅助区和生活用房与易燃材料之间,至少应保持30m的防火间距。有飞火的烟囱应布置在仓库的下风地带。

  (5)易燃材料仓库与其他建筑物、铁路、道路、架高电线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有关规定执行。

  (6)对易引起火灾的仓库.应将库房内、外按每500㎡区域分段设立防火墙,把建筑平面划分为若干防火单元。

  (7)可燃材料库房单个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30㎡,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单个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0m,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m。

  (8)对贮存的易燃材料应经常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并保持良好通风。

  (9)在仓库或堆料场内进行吊装作业时,其机械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严防产生火星,引起火灾。

  (10)装过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在清洗干净后方准装运易燃物和可燃物。

  (11)仓库或堆料场内电缆一般应埋入地下;若有困难需设置架空电力线时,架空电力线与露天易燃物堆垛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的1.5倍。

  (12)仓库或堆料场所使用的照明灯具与易燃堆垛间至少应保持1m的距离。

  (13)安装的开关箱、接线盒,应距离堆垛外缘不小于I.5m,不准乱拉临时电气线路。

  P207.第二项是钢筋与混凝土技术。它包括: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预应力技术。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第四项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它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夹心保温墙板技术,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钢筋套筒罐浆连接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P213.无节奏流水施工案例计算

  P220.2.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1)主管部门的批示文件及建设单位的要求;

  (2)施工图纸及设计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3)施工企业年度计划对该工程的安排和规定的有关指标;

  (4)施工组织总设计或大纲对该工程的有关部门规定和安排;

  (5)资源配备情况.如:施工中需要的劳动力、施工机具和设备、材料、预制构件和加工品的供应能力及来源情况;

  (6)建设单位可能提供的条件和水电供应情况;

  (7)施工现场条件和勘察资料;

  (8)预算文件和国家及地方规范等资料。

  P224.(5)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用记录。施工记录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记录应包括:

  1)施工日记和专项施工记录;

  2)交底记录;

  3)上岗培训记录和岗位资格证明;

  4)使用机具和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的管理记录;

  5)图纸、变更设计接收和发放的有关记录;

  6)监督检查和整改、复查记录;

  7)质量管理相关文件;

  8)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中规定的其他记录。

  P235.1)较大、重大及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一般事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2)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接到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3)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时,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h。

  4)事故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各参建单位名称;

  ②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③事故的初步原因;

  ④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⑤事故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⑥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5)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30d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P238.(六)泥浆护壁灌注桩坍孔

  (1)原因:

  1)泥浆比重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

  2)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

  3)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坍塌。

  4)在松散砂层中钻孔时,进尺速度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

  5)冲击(抓)锥或掏渣筒倾倒,撞击孔壁。

  6)用爆破处理孔内孤石、探头石时,炸药量过大,造成很大震动。

  (3)防治:

  1)在松散砂土或流沙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相对密度、黏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或投入黏土掺片石或卵石,低锤冲击,使黏土膏、片石、卵石挤入孔壁)。

  2)如地下水位变化过大,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大水头或用虹吸管连接等措施。

  3)严格控制冲程高度和炸药用量。

  4)孔口坍塌时,应先探明位置,将砂和黏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1~2m;如坍孔严重,应全部回填,等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孔。

  P242.(三)填充墙砌筑不当,与主体结构交接处裂缝

  (1)现象:框架梁底、柱边出现裂缝。

  (2)防治措施:

  1)柱边(框架柱或构造柱)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2φ6钢筋,且应在砌体内锚固长度不小于1000mm的拉结筋。

  2)填充墙梁下口最后皮砖应在下部墙砌完14d后砌筑,并由中间开始向两边斜砌。

  3)如为空心砖外墙,里口用半砖斜砌墙;外口先立斗模,再浇筑不低于lO细石混凝土,终凝拆模后将多余的混凝土凿去。

  4)外窗下为空心砖墙时,若设计无要求,应将窗台改为不低于lO的细石混凝土,其长度大于窗边100mm,并在细石混凝土内加2φ6钢筋。

  5)柱与填充墙接触处应设钢丝网片,防止该处粉刷裂缝。

  P243.防水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

  (2)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

  2)在支模和绑钢筋的过程中,掉入缝内的杂物没有及时清除。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未按规定处理施工缝,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粘结。

  4)钢筋过密,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混凝土浇捣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5)下料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浇筑地面混凝土时,因工序衔接等原因造成新老接搓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3)治理

  1)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形凹槽,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用水泥素浆打底,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P251.三、墙体保温材料的控制要点

  墙体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对其检验时应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及进场复验报告(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并对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等进行复验。

  P253.六、分包方安全生产管理

  (1)施工企业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择合法的分包(供)单位;

  2)与分包(供)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安全责任和义务;

  3)对分包单位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实施检查和考核;

  4)及时清退不符合安全产生要求的分包(供)单位;

  5)分包工程竣工后对分包(供)单位安全生产能力进行评价。

  (2)施工企业对分包(供)单位检查和考核,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分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及资格情况;

  2)分包(供)单位违约、违章情况;

  3)分包单位安全生产绩效。

  (3)施工企业可建立合格分(供)方名录,井应定期审核、更新。

  P256.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工厂选址和土地实用规划7.重大危险源的监查

  P260.(7)“高处作业”检查评定项目包括: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临边防护、洞口防护、通道口防护、攀登作业、悬空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悬挑式物料钢平台。(8)“施工用电”检查评定的保证项目应包括:外电防护、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线路、配电箱与开关箱。一般项目应包括:配电室与配电装置、现场照明、用电档案。

  P263.(4)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边坡要求、支护结构设计、机械选择、开挖时间、开挖顺序、分层开挖深度、坡道位置、车辆进出道路、降水措施、监测要求。

  P268.1.脚手架在下列阶段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1)脚手架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2)每搭设完6~8m高度后;

  (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4)达到设计高度后或遇有六级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

  (5)停用超过一个月。

  P272.起重设备

  (1)根据规定,下列起重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3)安装拆除环境复杂,与设备使用说明书安装拆卸工况不符的起重机械安装与拆卸工程。

  (2)起重机械按施工方案要求选型,运到现场重新组装后,应进行试运转试验和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并记录、签字。起重机经检验后可以持续使用并要持有市级有关部门定期核发的准用证。

  (5)汽车式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时,行走用的驾驶室内不得有人,吊物不得超越驾驶室上方,并严禁带载行驶。

  (6)双机抬吊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载分配,操作时要统一指挥,互相密切配合。在整个起吊过程中,两台起重机的吊滑车均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

  P275.(1)建筑施工中凡涉及临边与洞口作业、攀登与悬空作业、操作平台、交叉作业及安全防护网搭设的,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制定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资料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施工方案;

  2)安全防护用具用品、材料和设备产品合格证明;

  3)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记录;

  4)预埋件隐蔽验收记录;

  5)安全防护设施变更记录。

  P276.(5)停层平台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80m的楼层防护门,并应设置防外开装置。井架物料提升机通道中间,应分别设置隔离设施。

  (3)在电梯施工前,电梯井道内应每隔层且不大于10m加设一道安全平网。电梯井内的施工层上部,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

  P278.六、操作平台的安全防范措施

  (1)操作平台应通过设计计算,并应编制专项方案。

  (4)操作平台使用中应每月不少于次定期检查,应由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移动式操作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移动式操作平台面积不宜大于10m,高度不宜大于5m,高宽比不应大于2:1,施工荷载不应大于1.5kN/㎡

  2)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轮子与平台架体连接应牢固,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大于80mm行走轮和导向轮应配有制动器或刹车闸等制动措施。

  3)移动式操作平台移动时,操作平台上不得站人。

  P279.悬挑式操作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悬挑式操作平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应设置在稳定的主体结构上,且应可靠连接;

  ②严禁将操作平台设置在临时设施上;

  ③操作平台的结构应稳定可靠,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2)悬挑式操作平台的悬挑长度不宜大于5m,均布荷载不应大于5.5kN/m,集中荷载不应大于15kN,悬挑梁应锚固固定。

  9)人员不得在悬挑式操作平台吊运、安装时上下。P280(8)安全防护棚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安全防护棚为非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当安全防护棚为机动车辆通行时,棚底至地面高度不应小于4m

  ②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并采用木质板搭设时,应搭设双层安全防护棚。两层防护的间距不应小于700mm,安全防护棚的高度不应小于4mo

  ③当安全防护棚的顶棚采用竹笆或木质板搭设时,应采用双层搭设,间距不应小于700mm;当采用木质板或与其等强度的其他材料搭设时,可采用单层搭设,木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防护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与可能坠落半径确定。

  P284.(2)塔吊的拆装必须配备下列人员:

  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的项目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机械管理人员;

  具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起重司机、起重信号工、司索工等特殊作业操作人员。

  P286.三、施工电梯的安全控制要点

  (l)凡建筑工程工地使用的施工电梯,必须是通过省、市、自治区以上主管部门鉴定合格和有许可证的制造厂家的合格产品。

  (2)在施工电梯周围5m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杂物,不得在此范围内挖沟开槽。电梯2.5m范围内应搭坚固的防护棚。

  (3)严禁利用施工电梯的井架、横竖支撑和楼层站台牵拉悬挂脚手架、施工管道、绳缆、标语旗帜及其他与电梯无关的物品。

  (4)司机必须身体健康,并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机械操作合格证后,方能独立操作。

  (6)检查各限位安全装置情况.经检查无误后先将梯笼升高至离地面1m处停车检查制动是否符合要求,然后继续上行试验楼层站台、防护门、上限位以及前、后门限位,并观察运转情况,确认正常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10)凡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停止运行:天气恶劣,如雷雨、6级及以上大风、大雾、导轨结冰等情况:灯光不明,信号不清;机械发生故障,未彻底排除;钢丝绳断丝磨损超过规定。

  P301.工程造价=(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费+其他项目费)×(1+规费)×(1+税率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应载明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并根据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列项

  P309.项目资金预算表包括的主要内容有:1.期初资金结余2.现金收入合计3.现金支出合计

  4.当月净现金流5.累计净现金流

  P319.索赔

  P328.用价值工程原理控制工程成本,挣值法的计算

  P340.(3)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项目部应当以劳务班组为单位,建立建筑劳务用工档案,按月归集劳动合同、考勤表、施工作业工作量完成登记表、工资发放表、班组工资结清证明等资料,并以单项工程为单位,按月将企业自有建筑劳务的情况和使用的分包企业情况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P342.(2)作业分包单位的劳务员在进场施工前,应按实名制管理要求,将进场施工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劳动合同文本、岗位技能证书复印件及时报送总承包商备案。

  P354.二、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1)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所含分部工程中有关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检验资料应完整;

  (4)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

  P362.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P365.(2)专家论证会的参会人员

  1)专家组成员:

  ①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

  ②从事专业工作15年以上或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3)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

  4)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如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P373.(1)I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

  (2)Π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P377.l.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

  4.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表1A432014-9的规定。

  7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8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IA432014-1O设置。

  9.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并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10.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1.5m。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1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lh后进行。对甲醛、氨、苯、TVOC取样检测时,装饰装修工程中完成的固定式家具,应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P378.1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h以后进行。

  13.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全部检测结果符合本规范规定时,可判定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14.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后的工程,可对不合格项进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量应增加1倍,并应包含同类型房间及原不合格房间。再次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15室内环境质量验收不合格的民用建筑工程,严禁投入使用。

  P403.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P421.9.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分户工程验收应提供下列工程资料:

  (1)装修原材料及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及相关复验报告;(2)装修工序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4)分户工程验收的相关文件及表格。

  10.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分户工程验收应提供下列检测资料:

  (1)室内环境检测报告;(2)绝缘电阻检测报告;(3)水压试验报告;

  (4)通水、通气试验报告;(5)防雷测试报告;(6)外窗气密性、水密性检测报告。

  P438.(1)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等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

  2)幕墙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

  3)隔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